人口减少通常是一个自然且不可避免过程的一部分,与其过分关注劳动力短缺和养老金缺口等问题,不如看看人口减少给世界带来的好处。
近期发生的几起枪击案枪手为老年亚裔男性,他们针对其他亚裔行凶,这令人分外震惊。他们来美国追求新生活,却最终被枪支文化同化。
硅谷企业曾以高福利待遇重塑了一代人的职场文化,但如今,面对动荡的市场环境,科技行业出现裁员潮,企业员工文化也面临结构性改变。
我的女儿曾在中国学校就读,某种意义上,她们是中国政府和我共同抚养的。我体验了中美教育差异,这段经历改变了我看待世界的方式。
中国的衰落将波及全球经济,也会危及地缘政治。如果情况恶化,中国更有可能通过侵略而不是改革来解决问题。美国应该如何应对?
人口下降意味着老龄化加剧、劳动适龄人口减少。我们不知道人口困境会在多大程度上拖累中国经济,但一场危机似乎在酝酿之中。
如果中国控制台积电,将给美国经济和国家安全带来巨大打击。联邦政府已启动“二战”以来对私营部门的最大干预,但这条路上充满挑战。
高慧民深爱纽约,对人性之善抱有信念和希望。这座城市本应是安全的。我们需要采取行动,消除无谓的暴力,这才是对她生命的致敬。
大流行已进入第四年,这段历史已经开始变得模糊。从中国疫苗的有效性到长期新冠,我们受制于一些叙事,可能回避了更棘手的问题。
新冠病毒不分国籍和国界。针对自中国入境的旅客做出的限制对遏制病毒传播毫无作用。将病毒种族化是病态思维的产物,只会助长仇外心理。
中印争议边界长约3400公里,人迹罕至,在地图上也没有明确标注。两国数十年来不时在此发生冲突,近来的地缘政治局势加剧了相互猜忌。
苹果成为首家市值达到3万亿美元的公司、英国首相首次由有色人种担任、FIFA世界杯首次在中东举办、南极洲东部的冰架崩塌……这里是今年首次发生的22件大事。
从日本启动最大的离岸风电场、迪士尼和华纳兄弟公司百岁生日到查理三世加冕……这些事件将在2023年或震撼或温柔地扰动这个世界。
对痛苦与牺牲的接受甚至崇拜深深植根于我们的文化,这种心态不会在一夜之间改变。但我们的忍耐能力不应意味着必须忍受暴政和不公。
除了习近平新冠政策失误造成的暗淡前景,中国长期存在的宏观经济问题也正达到一个临界点。中国主导世界的那一天可能永远也不会发生。
官方突然改变了说法,而且改得如此突然和彻底。病毒在焦虑且困惑的人口中迅速蔓延。生活受到这么多扰乱后,中国人还得继续面对病毒。
美中关系正朝着有利中国而不利美国的方向发展。渐进式改变是不够的。是时候采取明确政策,让我们的经济与他们的经济实现战略脱钩。
中国放松新冠政策其实是习近平对抗议的让步,他也获得了一个战略窗口期,不仅能退出“清零”,还可能让他转变执政风格,重新确立“天命”。
美国正在以国家安全的名义对贸易施加新限制,当失去政策支持,全球化可能陷入倒退。为什么“贸易和平论”这个理想越来越丧失说服力?